【工作总结】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6年工作总结
1、强化理论武装,践行“两学一做”,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定了《能动学院“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实施方案》、《能动学院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工作方案》、《能动学院2016年宪法学习日活动方案》,顺利完成了2323名毕业生党员的党组织关系排查工作以及党费收缴专项工作。
2、本年度召开院党政联席会36次、中心组会议8次、两委委员会议6次、各系(中心)负责人及支部书记会议8次、教工职工大会4次、教授会8次、导师工作会议6次,讨论、研究决定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3、为切实做好学院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建立以党委书记兼纪委书记和院长为第一负责人的“双组长制”,签订了《武汉理工大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规范了学院19项重要职权项目;完成了关于“财务报销违规问题专项治理”、“基层违反群众纪律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自查自纠工作。
4、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坚持《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增强教师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狠抓内涵建设,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用良好的党风促进教学科研和学术向纵深发展。
5、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优化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全年发展党员137人,培训入党积极分子494人、党员420人、党支部书记18人。
6、扎实有效地推进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学院文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校、院网站的作用,及时有效宣传报道学院的重大部署、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和先进典型,彰显学院发展成果和全院师生的精神面貌,全年发布信息330余条。投入20余万元,完成了学院宣传片录制、学院文化墙、宣传册及文化产品的制作工作。学院分别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7、加强了保密教育工作,强化人防、物防和科技防范,保密检查小组定期对重点保密部位进行检查,全年无泄密、失密事件。
8、结合学院实际,在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期间学院分工会分别下发了节日福利物资,以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为载体,组织了全院教职工的秋游活动,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
二、突出特色,凝练方向,全面推进学科建设
1、按照学科处的工作布置,积极组织完成了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工作,牵头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估,参与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完成了相关评估材料的撰写与报送。组织了交通运输双一流学科建设及学科评估的专家咨询会,参与完成了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双一流学科建设及学科评估的专家咨询会。
2、参与申报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双一流学科引领项目各1项,分别为“绿色智能江海直达船舶技术与产业化”与“长江黄金水道智能航运与安全管控技术”;申报交通运输工程双一流学科培育项目1项,为“特殊工况下的摩擦学与动力学的理论、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均获得立项。组织申报ESI学科提升计划项目4项,1项获立项。
3、组织“轮机工程”学科申报了国防特色学科。
三、积极迎接全国本评,认真梳理、查找问题、深化改革,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1、顺利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基于3个专业完成了本科教学自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了3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于2016年底审核完成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企协同培养模式,落实课程、实验等协同培养环境的组织和教学内容。实施科研基地面向本科生开放,全面做实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3、课程建设及课程团队建设。成功申报课程建设团队6项;成功申报专业建设团队1项;成功申报实践教学团队2项。1名教师被聘为学校精品课程教学名师,1名教师被聘为学校青年教学名师。
推进开放课程建设,推进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向开放课程的转型,组织申报《船舶管理》课程通过校级开放课程验收;组织申报6项校级教学方法改革课程及9项校级教研项目。
4、教材建设。2016出版教材《轮机概论》及《内燃机系统建模与控制导论》。
5、建立课程内容审核与更新淘汰机制。 建立课程和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审核机制。学院各系(中心)建立教学法研讨活动机制,将教学法研讨交流建成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常规活动。
6、实践、实验教学建设。加强实验室安全检查与条件建设。学院成功申报2项一流本科建设方案;组织申报3项中央条件建设计划。
7、规范毕业设计流程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借助网络平台,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深化毕业设计各个环节规范化建设,提升毕业设计质量。
8、科研促进教学成果。以创新创业计划和学科竞赛为载体,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荣获节能减排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1项;1项科研成果成功申报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18项国家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立项,4项国家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通过验收。
9、加强教学和监考过程监督。坚持实施理论、实践课程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毕业设计(论文)抽检等工作;加强监考及考务管理,强化考风建设。
四、拓展学位点的培养内涵,加强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1、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硕士和博士招生工作,今年共招录硕士研究生179名、博士研究生21名;同时完成了本年度硕士和博士毕业工作,共有141名硕士研究生毕业、4名博士研究生毕业。
2、积极开展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研究生参加国际合作培养、国际会议宣读论文比例大幅度提升。组织完成了本年度公派留学申报工作,7名研究生获得公派留学资格。1名研究生获得研究生自主创新研究基金国际交流项目资助。
3、组织制定了“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和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的学位标准以及协助制定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位的学位标准。并完成了2016年培养方案的重新制定。
4、组织了本年度国际化课程申报,1门课程获立项,邀请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王玲教授来校为学生授课。
5、积极开展研究生创新教育,新获研究生自由探索创新项目立项4项、优博培育2项、优硕培育6项。
6、本年度获省级优秀硕士论文3篇,省级优秀博士论文1篇;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8篇,校级优秀博士论文4篇。申报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7篇,省级优秀博士论文4篇。
7、牵头完成了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学术型、专业型)和动力工程(专业型)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工作,完成了总结报告。
8、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完成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基地、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基地两个实践基地的自评估和学校评估,并新建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基地。并于2016年下半年,根据《武汉理工大学关于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教学检查的通知》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教学检查》的相关要求,完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的自检查和学校督导检查。
9、完成了新一轮研究生公共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项目申报工作,获批1项。
10、积极寻求研究生教育工作新思路、新方法,获批省级教研项目1项。
五、稳步推进基础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1、积极组织各类项目申报。学院举办了七次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为主题活动及“能动(青年)沙龙”。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7项(其中面上项目25项、青年基金项目12项),获得批准面上项目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组织申报2016年度学校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4项,获新教师研究项目4项。
2、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上半年学院共组织博导论坛及国内专家学术报告会10场。4月份由学院牵头组织了江苏省泰州市与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合作洽谈交流活动。
3、完成了“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2015年年报和工作总结;制定了开放基金的中期考核办法;完成了2016年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课题指南的发布以及组织和申报工作。
4、2016年新签科研项目共计 90项,到款经费 1848.23974 万,其中纵向科研项目13项,到款经费416.965万;横向科研项目 77项,到款经费1431.27474万。
5、2016年申请发明专利63项、实用新型专利74项,软件著作权9项;获发明专利授权2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1项,实现2项专利转让;在全国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3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的研究论文70篇。
6、“山区河流水上设施风、光、水流新能源复合供电关键技术研究”获得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7、成立了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在“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的原则下,制定学院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工作职责,对本院保密要害部位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各个涉密项目组每个月都有自查报告,学院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报告,以确保全年无泄密事件发生。
8、与英国LGC(Laboratory of Government Chemist, UK)公司、英国利兹大学共同举办了第一届武汉理工大学-LGC油液分析技术国际前沿研讨会,来自英国LGC公司、利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船重工707研究所、中国三江航天、海军工程大学以及我校等国内外从事油液分析的5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针对油液分析技术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六、创新机制,大力引进,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获批长江青年学者1人,青年拔尖人才(第一层次)1人,青年拔尖人才(第二层次)1人,精品课程名师1名,木兰奖教金1人、“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奖”1人。申报2015至2016年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1人(已公示)。
2、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各系新教师补充计划措施。引进博士7名(已到岗5名),补充实验技术人员4名、辅导员2名。
3、选派了3名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4名教师赴四川外语学院培训、3名教师获批“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
4、引进1名教师进入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七、加强行政和安全管理,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保障
1、强化为全院师生服务的意识,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检查维修了院各办公室、实验室的水电设施,装修完成新进教师工作室;办公用品领物有登记,收交有记载;密切联系学校职能部门,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2、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严格执行行政办公用房的相关规定。完成2016年学院国有资产清查与家具清查工作和共享大型设备、危房、危化品的统计与处理工作。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防患意识。院长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宣讲安全案例;不定期检查实验室各项设施,尤其是危险品管理设施、消防设施等。
八、夯实基础,稳步推进,致力于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
1、深入推进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工作,开展入党相关培训9场,培养考察发展学生党员136人,组织其他教育活动场次70余场,累计3000余人。2016年获优秀团支部12个,较去年5个进步明显。
2、进一步加强学院学生安全稳定与法制教育工作。年级学生教育活动32次;在全院学生宿舍张贴了安全警示牌585张,宿舍安全隐患排查7605间,覆盖学生共计26316人次。以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心理问题、就业困难等为重要参数排查学生102人,建立档案,并一对一开展帮扶。
3、学风建设工作。学院开展学风建设调研2次,并形成学风调研报告;组织开展学风建设主题班会318场次;辅导员深入课堂次数960次,查课近1800门次。申报国家创新基金18项;申报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15项。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
4、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骨干队伍建设,推动学生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提质增效。2016年获优秀班集体(含标兵班集体)16个,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148人,学生文明宿舍39个,较去年进步明显。
5、资助与就业服务工作。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663人,资助覆盖100%。2016届研究生就业率97.86%,本科生就业率98.16%,较去年增长了四个百分点。暑假期间30余人走访用人单位近20家。
6、文化建设以及其他工作。组织各类文体活动30余场,参与学生3000多人次,获金秋杯团体进取杯等荣誉。组织了志愿服务活动二十余项,参加志愿者近1800人次。参与学院学科评估、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等重要专项工作。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