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莆京官网网站登录-Android App Store

ENGLISH旧版

【工作总结】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20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12-20 10:27:23

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1.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入学习。组织学院师生开展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完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理论宣讲活动。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举办师德讲坛1次、获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

2.积极开展巡察整改“回头看”工作,巩固巡察整改制度化成果;开展学院纪检监察工作全程纪实,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完成了二级党组织和党支部的诊断;开展了关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及师德师风建设等五个方面的专项治理。

3.召开院党政联席会28次、党委中心组会议9次、各系(中心)负责人会议7次、教授会3次、教职工大会2次、导师工作会议2次。

4.与学校签订了《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书》,与学院内设机构负责人签订了《能动学院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书》。

5.有1名教工获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爱岗敬业型)称号,3名学生党员获得校优秀党员称号,1个学生基层党组织获得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6.有3名学生获2020年“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征文三等奖,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

7.全年培训积极分子225名,发展对象229名、党员341名、支部书记23名;完成191名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工作;接收新入职、新生党员68名;发展党员150名。

8.积极开展疫情防控阻击战,认真做好情况摸排、信息统计上报、党员下沉社区志愿服务、复工复学方案制定、健康数据监测、党员募捐等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能动学院热能工程系党支部的战“疫”故事在校园网主页理工力量专栏专题报道。

9.落实落细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工作,发放了《能动学院党员干部报到工作联系函》和《高校党员下沉居住地社区工作纪实手册》,截止目前除一名访学人员外115名在职党员干部已到20余个社区报到并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

10.组织开展涉密人员专题培训,全年无泄密、失密事件发生。

二、行政管理与安全工作

1、创安工作。积极开展疫情期间安全教育宣贯,组织师生参加线上安全讲座9场;制定了疫情期间实验室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实施安全月报告、零报告制度;坚持安全巡查,整改安全隐患11处。完成工厂四楼装修,基本完成西配楼、化学楼交接工作,并完成新办公地点家具配置。

2.推进内部治理。完成学院内部控制建设自查工作,制定了学院环境文化建设方案,学院各办公室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图上墙公示。

3.资产管理。完善了资产管理线上办理流程,办理大型仪器设备资产审验25项,审核设备258台,软件21套,家具84台;完成2020年资产清查工作,危化品处置1次,完成学院危化品清查,清查了管理人员办公用房情况,无超标现象。

4.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对学院所有利用学校网络资源(IP地址、域名,下同)建设和运行的在用信息系统(含网站,下同)、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移动互联应用、物联网等开展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三、本科教学工作

1.一流本科建设。完成轮机工程专业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一流专业”建设专项督导检查,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获批申报2020年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完成了三个本科专业2021版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举办了2020年本科教学研讨会,加强本科教学工作。

2.在线教学稳步推进。本科39门课程全部实现线上教学;获批13项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3.推进新工科建设。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通过验收1项、获批1项进入教育部公示名单;遴选拟申报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

4.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成功申报4项校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7项校级教学研究改革项目;5项校重点由教务处遴选推荐申报2020年省级教研项目;获批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3个课堂)、立项4门培育项目(8个课堂);遴选拟申报2020年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

5.课程与教材建设。2020年《船舶管理》荣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下课程荣誉称号;2020年荣获武汉理工大学校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优秀奖1项,校级“十三五规划教材”出版2部、获批立项8部;成功申报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第一阶段资源验收1门,第二阶段资源验收2门,两门课程授予在线开放课程称号。组织4门课程完成2019-2020-2学期课改验收工作,1门等级为优秀。新获批3门科研基地立项“科学探究类”课程。

6.教师名师及团队建设。组织申报精品课程教学名师3名及青年教学名师6名;申报课程教学团队4项,实践教学团队2项。

7.实验、实践教学建设。获批校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3项(57万元);学校实验室条件建设项目及教育教学改革专项46万元;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修购)专项220万。轮机工程专业新签订2个校外联合培养实践教学基地。

8.大学生科技创新。2020年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全国特等奖1项、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2项;荣获2020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F奖1项;荣获第九届全国海洋航行器制作与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3项、全国二等奖4项;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银奖1项、铜奖1项;22项国家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立项;20项国家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通过验收,其中2项优秀。

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工作

1.2020年学院毕业硕士研究生224名,授位224名,毕业博士研究生12名,授位13名(含同等学力博士1名)。

2.牵头完成交通运输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提交了申报材料,并积极开展前期建设。

3.牵头开展第五轮“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水平评估工作,认真完成评估相关材料的准备与提交。

4.顺利完成了本年度硕、博士招生工作,生源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招录硕士生248名、博士生36名。

5.实施学位论文质量监控。学位论文质量进一步提高。新获研究生自由探索创新项目立项16项、优硕培育项目2项。

6.完成了四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实践基地的自评估和学校评估,其中3个联合培养基地评为校级实践基地,1个评为院级实践基地;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基地获批省级实践基地培育项目。

7.积极开展课程资源建设,获批研究生研究生在线课程建设项目1项。验收教学案例库课程1门。

8.完成了研究生申请博士、硕士学位学术成果的具体要求及认定目录修订、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核、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等工作。

9.承办了“第九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发展论坛”,本届论坛同时在天津、西安、青岛、南京、深圳等五个分会场开展了16场交流报告,参加论坛线上会议达800余人次。

五、科学研究工作

1.2020年(截止到11月27日)新签科研项目共计166项,合同经费8513.91万,到款经费4907.2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8%); 申请发明专利104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9项,在全国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65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的研究论文120篇。

2.积极组织申报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7项(+1)其中面上项目5项、青年基金项目3项(校外转入1项)。申报了2020年度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2项),组织申报了2020年度学校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8项(其中新教师研究项目4项、自由探索研究项目4项)并且全部获批。

3.2020年专利转化工作获得新的突破,有5位老师的发明专利实施了转让,转让总经费235万元。

4.2020年“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入选交通行业重点科研平台“创新平台”,组织了2020年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网评工作,召开了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

5.积极组织申报了“绿色智能船舶”、“豪华邮轮二期”等各类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绿色智能船舶”成功获批,有3名老师获得百万级项目;1名老师新签千万级横向合同一项。

6.积极筹备科技成果奖励的申报工作,2020年袁成清、白秀琴教授申报航海学会奖,尹奇志老师参与申报1项航海学会奖。

六、队伍建设工作

1.完成了博士后流动站评估工作,9名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信息增补和20名合作导师信息新增工作,2人获校博士后自主创新研究基金。

2.完成了学院教职工2017-2019年聘期考核、2019年师德考评和年度考核及完成了3名新教师试用期考核。

3.组织18名教师参加了2020年师德网络培训。

4.对照《岗位工作任务书》的要求,全面核查2017-2019年全员聘期考核情况;完成了学院教职工2020-2022年岗位任务书网上签订工作。

5.2人获校推荐湖北省省级人才计划人选,1人获评木兰奖教金,1人获校推荐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人选。

6.有3名教工获校先进工作者称号,1个基层单位获校先进集体。

7.有9名教师申报职称评定,其中7人申报高校教师系列,2人申报其他系列;最终评聘结果预计2021年1月初公布。

8.有33名教师申报岗位进晋级,其中2人申报二级、3人申报三级、15人申报五级、7人申报六级、3人申报八级、3人申报九级。

9.引进海外博士3人,拟引进航海类教师1人(最终结果预计2021年1月初公布);博士后流动站进站5人(企业联合培养1人),2人申报特评特聘副教授(副研究员)(1人已取得任职资格),选派了5名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七、学生工作

1.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工作。2020年学院研究生党总支获评学生先进基层党组织,3人获评学生优秀共产党员,1人获2019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获评2020年“百生讲坛”校级银牌主讲人,1人获评第三届“理工好班长”荣誉称号。

2.学风建设与科创引领。持续开展“动力之源”科技文化节、“研学·逐梦·启航”学术微沙龙等学术创新活动,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项,省级创新项目18项,自主创新研究基金本科生项目19项、研究生项目17项,8个项目在理工合伙人等创业赛事中获奖。

3、学生毕业就业工作。2020届毕业生9月份就业率达93%。

八、国际交流与留学生教育工作

1.有3名学生获得国家公派攻读博士学位资格,有10名学生获得国家公派联合培养资格。1名研究生获得研究生自主创新研究基金国际交流项目资助。

2.2020年新招留学硕士研究生4名。毕业留学博士研究生1名。

3.完成了2016年以来在华举办国际会议自查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20年12月15日


附件下载:  
微信公众号
学院官网